近日,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,同意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出泸州港集装箱码头1#、2#、3#水运专业泊位和宜宾港志城作业区4#泊位,标志着泸州港、宜宾港成功连续获批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,我省立体化、多层次口岸开放格局持续巩固。
泸州港
宜宾港
依托水运临时开放口岸优势,泸州、宜宾大力拓展口岸功能,不断优化国际物流通道网络,聚力打造一批国家级高能级开放平台,外向型经济发展活跃。泸州成功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建成长江上游最大进口粮食集散中心,吸引310多家生产型企业到泸开展业务。宜宾成为全省首个同时具备水运、铁路类海关监管业务的城市,2023年宜宾水运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86%,进出口规模由2017年的全省第6跃升至2023年的第2位。
省政府口岸物流办负责同志表示,近年来,我省口岸开放发展成效明显。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居中西部第一;中欧、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、中老等国际班列稳定运行,联通境外113个城市;泸州港、宜宾港连续获批临时开放,合计开行直达航线20余条;依托口岸建成进境水果、肉类、药品等9类指定监管场地(指定口岸);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5个、保税物流中心(B型)4个,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总体数量居全国第一方阵。下一步,省政府口岸物流办将认真落实国家总体战略部署,积极服务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布局,以建平台、拓功能、强经济、促发展为主要任务,深入推进平安、效能、智慧、法治、绿色“五型”口岸建设,为我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平台支撑。